
在修正公告发出后的4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连续下跌,累计跌幅超过30%,市值蒸发超过8亿。从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图观察,尽管三夫户外高管及其关联人的减持价格与历史最高位相比有所下跌,但平均价格仍远高于当前的股价。资本市场信息原本就不对称,内部人往往更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董监高却在亏损公布、股价大幅下跌之前集体减持,不知道是单纯的运气好,还是“未卜先知”?
所幸的是,我国并未发生过类似的重大金融危机,但原理相同的局部危机,却时有发生。早的如海南房地产泡沫,近的如2011年温州中小企业危机。2008年政府推出“四万亿”刺激之后,2008-2010年银行业投放了天量信贷,其中投放至浙江的比例很高。很显然,传统制造业是吸收不了这么多资金的,浙江企业主们——以风险偏好最高的温州企业主最为典型——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房地产、矿产等低流动性资产中去,博取收益,房地产和大宗商品价格大涨,比如温州平均房价在2010-2011年上涨了约50%(部分高端楼盘涨幅更加惊人)。2010-2011年,宏观调控开始,人行收紧银根,资产价格回落,流动性枯竭,企业主们短贷长投,资金链(负债链)断裂,最终于2011年中期左右开始出现中小企业大面积债务违约(包括对银行借款和民间借贷),并发生了一些企业主自杀、逃亡的事件。同时房价快速回落,银行不良资产高企,代价沉重。而如果一开始在过度信贷时,监管层便及时干预,及时制止信贷资金挪用等行为,尤其是尽早实施一些与房地产信贷相关的宏观审慎措施,也许情况不会陷入后面那种悲惨的境地。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冯卫东(科技日报纽约10月13日电)责任编辑:张宁在近期两市震荡再现的背景下,市场中“大”、“小”间也再度呈现出分化的苗头。近几个交易日两市“沪强深弱”的格局较为清晰,资金显然更为青睐银行等蓝筹板块。分析人士表示,板块分化的背后推手依然是主力资金。由于筑底回升过后,量能不济,操作难度相较筑底回升阶段有所加大。因而出于“安全第一”的现实打算,基本面改善预期强并具有一定防御属性的银行板块显然成为了不少资金的“避风港”。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之下,近期银行板块在盘面中多有表现。
下一步,相关行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确实需要政策进一步的扶持(减税降费降融资成本),市场也会等待整体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加码以稳就业和稳经济,但这预计是一个逐步推出的过程,伴随着一个阶段经济和就业情况的跟踪与确认。我们预计政策的逻辑将是先小微,后整体,先基建,后地产,而最关键的是,发生了冠状意外事件后,即使考虑政策,2020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未必和去年底完全相同。
最近一次业内反响较大的是在2014年6月,光大证券“看空”伊利。2014年6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在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的符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的82家生产企业名单中,伊利股份(600887.SH)四家工厂落榜。同日,光大证券便发布了一篇针对伊利股份的看空报告。在这两大双重打压之下,伊利股份在当日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大跌近7.75%,市值蒸发近54亿元。
那天,北京的气温40度,阳光的热量斜斜地投射下来,她的脸庞绯红,像熟透的苹果。杨丹的科目二考试败下阵来。她太过紧张,教练发号施令之后,她身子开始发抖,导致考试过程中几次熄火,她急得冒汗。她第一时间将失败的消息告诉丈夫,丈夫安慰她说,你尽力了,事情总有意外。 家里已经买了一辆小车,她想亲自开车送儿子上学,或者出去游玩。等到十月,她再重返北京,继续考驾照。